糖尿病患者日漸年輕化!管住嘴、邁開腿,遠離“糖”!
時下,正值淮安不少單位的“體檢季”,然而一些年輕人收到體檢報告后,看著超標的血糖指數,心里沒了底,沒想到這種“富貴病”悄悄地找上了自己。年輕人該如何應對早到的糖尿?記者進行了采訪。
●糖尿病年輕化
記者走訪我市多家醫院內分泌科發現,每天前來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不少。其中,在市一院三樓內分泌科門診外等候區,每天座無虛席。該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毛莉從醫23年來,更是切身感受著糖尿病日漸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。毛莉所在門診平均每天接診的糖尿病患者有100人左右,平均每星期都有5到6位30歲以下的年輕糖尿病患者就診。近一個月接診的3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超過10人,年齡最小的糖尿病患者僅12歲。
毛莉介紹,40年來我國糖尿病患病率上漲20倍,特別是最近10年來,年輕人患糖尿病的比例明顯上升。如今我國18周歲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.7%,也就是說,每100人中就有11.7人患有糖尿病。
●甜中帶苦的糖尿病
何為糖尿?人體血液中含有一定的糖分,這些糖分就叫作血糖,絕大多數是葡萄糖。體能大部分細胞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來自葡萄糖,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水平,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。正常人們空腹時血糖濃度為4.4-6.1mmol/L,血糖濃度超過7mmol/L稱為高血糖,低于2.80mmol/L稱為低血糖。血糖過高或過低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。胰島素是人體自身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蛋白質,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身體對胰島素分泌產生抵抗時,血糖濃度就會升高,糖尿病就來了。
“糖尿病不可怕,但并發癥危害性很大!泵蚪榻B,剛得糖尿病的很多人不認為糖尿病可怕,是因為糖尿病前期沒有任何癥狀。我們身邊大多為2型糖尿病患者,由于血糖分布全身,糖尿病對全身臟器都會有一定影響。2型糖尿病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大血管問題,在心臟處易引發心梗,在腦部易引發腦梗,在腿部易引起下肢動脈堵塞,進而發展為糖尿病足并最終截肢,在眼部易導致失明,在腎臟處就有可能發展為尿毒癥。
●糖尿病青睞的人
如今,坐在辦公室的人,運動量變得越來越少。生活、工作等壓力過大的人,還有經常熬夜、壓力大的人,這些都是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群。因為壓力和熬夜會增加體內應激激素的釋放,應激激素與胰島素相對抗,進而增加糖尿病的發生。
有家族遺傳的人。如果家中父母、祖父母患有糖尿病,那么這些人便容易患上糖尿病。父母雙方都患有糖尿病,孩子患糖尿病概率幾乎為100%。父母一方患糖尿病,孩子患糖尿病概率為50%以上,平時不加注意便會早早患上,相對注意的話會推遲患病時間。
健康意識薄弱的人群。我們身邊,有些人有足夠的健康意識,糖尿病發病率相對較低,得病后也會控制得比較好。而有些人由于健康意識薄弱,則容易患上糖尿病,患上后還不容易控制。
對于一些年輕女性而言,因不孕不育、懷孕期間血糖偏高等,后期也會容易患上糖尿病。
●年輕人步入“糖區”
糖尿病是一種年齡相關性疾病,人的年紀越大越容易患病。然而,現在糖尿病逐漸年輕化,不少年輕人由于不同因素步入甜蜜“糖區”,早早患上了糖尿病。
▶生活方式不健康
不健康的生活方式,是引發糖尿病的最重要因素。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點外賣,外賣中的重油、重糖等最終會轉化成能量,體內消耗不了的能量以葡萄糖形式堆積在血液中,進而導致血糖升高。晚飯后如再吃東西和喝啤酒更易讓身體進食量過大,遠超過自身所需量,且重油重糖重鹽本身就是不健康的,F在的年輕人吃得多卻運動少,體內過剩能量在血液中堆積起來,血糖便會升高。
▶熬夜壓力大
熬夜也是引發糖尿病的原因之一。前不久,30多歲的李先生來醫院就診。原來,他是一個辦公室職員,由于工作性質,夜間往往要值班,加之工作壓力大,整個人也消瘦。由于自己血糖偏高且長時間降不下來,李先生便來醫院就診。醫生詢問后得知,李先生空腹血糖指數為7-8mmol/L,并不算太高,但是不管如何吃藥,血糖就是降不下來。后來醫生建議他調整下工作,不能再繼續上夜班。讓李先生高興的是,換為白班工作后,血糖平穩地降了下來。就診過程中,毛莉發現,加班熬夜的年輕糖尿病患者,一般較瘦,來就診時多伴有焦慮情緒。
▶糖分攝入過多
愛吃甜食、愛喝飲料、喝奶茶……糖分攝入過多,也是糖尿病患者面臨的嚴重問題。近日,一位13歲的糖尿病患者來到醫院就診,身高1.45米他已有80公斤。家長發現孩子特別能喝水,于是便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,結果血糖指數高達20mmol/L。據孩子家長介紹,孩子每天都會喝飲料,一天能喝2大瓶。孩子經?诳蚀罅亢人,喜歡喝飲料的他就用飲料代替水,越喝血糖越高,如此形成了惡性循環,在不知不覺中直接患上了糖尿病。原來,飲料中糖分太高,且本身糖分子較小,被人體吸收率高。飲料進入體內后會快速合成過多葡萄糖,因為吸收得太快,身體沒有足夠能力去快速應對快速升高的血糖,超過了身體能夠承受的極限,就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。
▶吸煙喝酒增多
生活中,吸煙喝酒其實也會增加糖尿病的發生。吸煙不僅增加肺癌的發病率,還會增加心梗和腦梗的發生率。吸煙容易導致血管內壁損傷,血管內的糖分就容易在不完整的血管壁上沉積下來,這種情況下心梗、腦梗的發病風險便會加大。此外,酒精成分主要為碳、氫、氧三種元素,酒精到體內后最終轉化為能量,直接導致過多能量攝入體內。
●繞不過的“糖坑”
在日常生活中,不少人對糖尿病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區,在此,毛莉帶大家一起科學走出“糖坑”區。
▶誤區一:
自我感覺健康。年輕人總覺得患了糖尿病無所謂,自我感覺挺健康,這是因為年輕人由于年輕還看不到多年后糖尿病的并發癥。
▶誤區二:
不吃藥沒問題。很多糖尿病患者會認為,今后多鍛煉,不多吃就行,沒必要吃藥來控制血糖,這種想法是不對的。因為胰島素機體已經損傷,如果沒有藥物的幫助,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血糖問題。
▶誤區三:
血糖不用經常測。很多糖尿病患者既吃藥又打針,但就是不經常檢測血糖,最終血糖還是無法很好地得到控制;颊邞撁恐軝z測血糖,每三個月到醫院做一次血糖全面檢查,具體查看血糖控制情況,根據檢查結果對降糖方案進行適時調整。由于身體在不停變化,所以降糖方案也要隨之不停調整。
▶誤區四:
胰島素注射不能停。醫生建議注射胰島素,有些患者便會擔心一旦開始注射,自己今后就會停不下來,這種觀點是不對的。注射胰島素,是因為身體缺少胰島素才體外及時補充的,一般兩種情況下注射胰島素:在患病初期,體內胰島素不足,體外注射以補充身體內胰島素量,進而更好地控制血糖;到了疾病末期,腎臟功能不好,其他所有降糖藥物不能再使用,這時只能選擇注射胰島素。
●與糖尿病共處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該如何談“糖”不變色,特別是年輕人,又該如何同糖尿病友好相處呢?醫生給出以下建議。
▶改變生活方式
健康生活方式的建立需要2—3年,這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毅力。在日常生活中,飲食要把控好,少吃不過撐,不餓不多吃。年輕人要保持健康的體重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年輕糖尿病患者還需要建立信心,保持心情愉悅,不熬夜。30歲以后,每年定期檢查身體。如體檢發現血糖偏高,最好找專業醫生就診,結合醫生的科學化建議進一步預防糖尿病。有些人血糖偏高,通過飲食和運動可以很好地控制血糖,而有些人則需要部分藥物來治療。
▶早發現早治療
糖尿病早期治療是非常重要的,患者通過積極治療和控制,可以將其危害降低。糖尿病是一種悄悄發生的疾病,患病早期身體沒有任何感覺,當身體有感覺時已出現糖尿病并發癥。糖尿病患者患病頭5年的治療直接與20年后身體狀況相關,早發現早治療。頭5年內,如果患者未能積極治療,糖尿病并發癥發生時間會提前到來。如果患者積極治療,并發癥發生時間會后推遲。對于糖尿病病人而言,越年輕血糖控制要求會越嚴格。
▶科學均衡飲食
如何遠離糖尿?最重要的是飲食,無論是歐洲“地中!憋嬍尺是國內“江南”飲食,都值得很多人學習借鑒。歐洲“地中!憋嬍,即一個盤子中包含四分之一的谷類、四分之一的蛋白質、二分之一的蔬菜和水果,特點為注重少油、優質蛋白、充分的蔬菜、適當的谷類。近年來,我國營養學會推崇“江南”飲食,適當的蛋白、種類豐富、低油低鹽,是比較合理健康的飲食方式。
▶增加適當運動
經常適當運動,對于糖尿病患者很有必要!3+2”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相互結合,即3天有氧運動和2天無氧運動兼顧,游泳、慢跑、踩單車等有氧運動至少半個小時以上,器械鍛煉的無氧運動也要跟上。多運動,運動后多喝水,在一定程度上還能幫助控制部分食欲,減少食物攝入量。
▶提高健康意識
“糖尿病從來都不是突然出現的,它是有跡可循的!泵蚪榻B,2型糖尿病不會突然出現,都是慢慢發展而來的。從開始發現血糖異常,到真正患上糖尿病,至少有三年發展時間。毛莉在此提醒大家,一定要提高健康意識,多接受健康知識科普教育,相信科學治療,少聽信偏方治療。
■融媒體記者 秦艷艷 通訊員 王樹文;來源:淮海晚報